地瓜,大名“甘薯”。小地瓜,大产业。近年来,山东泗水县把发展甘薯产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作为“一县一业”重点培育,形成了集“种苗繁育、绿色种植、保鲜储存、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把小地瓜做成了效益突出、助农增收的“大产业”。中国农业大学发布的品牌价值及影响力研究报告显示,“泗水地瓜”品牌价值达到43.35亿元。
为生动展现泗水地瓜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成果,本报记者深入泗水县田野乡间,实地探访该县地瓜种植户、育苗企业、加工公司、贮藏企业等,今日起,农村大众客户端连续推出解码“泗水地瓜”产业篇、富民篇、园区篇三篇重头报道。
在山东泗水县,一条长长的地瓜产业链串起全县人民的美好生活。这条产业链纵贯地瓜育苗、种植、储存、加工、消费、文旅等所有的环节,将农民、企业、政府、消费者等各个主体有机连接,使之成为有效衔接、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据不完全统计,泗水地瓜全产业链产值约47亿元。这条强有力的产业链何以建成?近日,记者来到泗水县实地探访。
据史料记载,泗水地瓜在明朝时期就有栽培,古时专供孔府,被乾隆皇帝赐名“土人参”,曾经是泗水县最主要的旱作粮食作物。上世纪80年代,全县地瓜栽培面积一度达到30万亩,为解决群众温饱、满足口粮需求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当前,泗水县地瓜栽培面积15万亩。
前些年,泗水地瓜在生产上存在的最要紧的麻烦是优质专用型品种严重缺乏,现有品种淀粉含量、外观品质、鲜食品质等指标远远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其次就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脱毒良种繁育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泗水县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紧密合作,先后引进国内外100多个品种在泗水做试验示范,最终筛选出了适宜泗水种植的高淀粉加工品种济薯25、优质鲜食品种济薯26。目前,济薯25、26两个品种占泗水地瓜种植培养面积的80%以上,促进了甘薯品种的升级换代。与此同时,泗水县与山东农业科学院联合研发出优质早熟品种泗薯1号,成为全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地瓜品种的县。
“济薯25就是一个专门为粉条而生的品种,出粉率从常规品种的18%提高到23%以上,而且支链淀粉高,黏度高,做粉条零添加不断条。济薯26抗干旱,耐贫瘠,产量高,品质好,两大品种为泗水农民通过地瓜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实保障。”山东农科院甘薯专家王庆美研究员说。
山东省农科院甘薯专家王庆美研究员(左三)到泗水县开展甘薯培育及标准化生产和加工技术服务。
围绕两个主栽品种,泗水县建起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健康种薯种苗繁育供应技术体系。那么,他们是怎么样才能做到的呢?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循着南宋著名诗人朱熹的脚步,记者来到泗水河畔的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的育苗厂内,“剪苗规范严标准,离地三指一拃高。准确计数不缺棵,标签捆绑可追溯”,两条技术操作标语格外亮眼。
这家企业成立于1978年,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拥有年生产加工60万亩地瓜的能力,是全国甘薯加工的标杆企业。曾经,高品质的淀粉原料地瓜短缺是困扰该公司发展的瓶颈因素。为百年企业未来的发展大计,公司买下了济薯25、济紫薯1号的全国独家经营权,为了加快优质脱毒专用品种的推广普及速度,配套建立了专门的脱毒甘薯组培快繁中心、高标准智能扩繁温室、种薯繁育基地、种薯贮存库等,拥有了年供应30万亩脱毒地瓜种苗的生产能力。
当前,利丰公司主打“统一繁种、统一供苗、统一种植、统一保底价回收”的四统一模式。别小瞧了这种苗订单回收发展模式,这是农民敢放心大胆种植好品种的定心丸。通过“四统一”模式,利丰公司每年供应约4亿株济薯25、济紫薯1号等品种的健康种苗,年订单回收面积8-1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20万亩以上。
随后,记者来到了圣水峪镇庞海波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是一个深藏在山沟沟里的合作社。一粒种子能改变世界,而一株株薯苗也改变了这家合作社的面貌。
“省农科院的专家们基本一个月来我们基地一次,全程进行健康种苗繁育指导。当前我们主要繁育济薯25、济薯26、济薯33、普薯32、哈密等市场热销品种,除了带领当地农民种植,还通过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卖苗子。我们有很多忠实的铁粉,地瓜苗销售旺季,哪怕排队一整天,他们也要我家的苗。”合作社理事长庞玉海说。
2023年,合作社卖出了1亿多株优质地瓜苗,远销广东、福建、广西、新疆建设兵团等地,合作社获利200多万元。2024年,合作社有望突破1.5亿株。庞玉海也从一个大车司机转型为致富能手。
当前,全县地瓜健康种苗呈集群式发展,拥有专业地瓜种苗公司及合作社10余家,不但可满足本县15万亩地瓜种植用苗,还可辐射全国60万亩种植用苗。
在中国地瓜深加工领域,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丰公司”)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这家在泗水县土生土长的企业无论在地瓜加工技术、产量,还是销量方面,均居世界首位,是全球地瓜行业的“头部企业”。
红薯粉条、红薯粉皮、纯红薯酸辣粉、甘薯棒、高档甘薯糕点……记者从利丰公司的展厅看到,这家企业的产品已达到30大系列50余个品种。
“我们公司虽然其貌不扬,但产品畅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我们的粉皮、粉条等传统产品占据整个韩国市场的60%以上。我们的甘薯棒产品还通过了美国FDA认证和美国有机认证。”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技术顾问石循生说。
在这家企业的育苗大棚旁,石循生向记者讲起了企业的创业史。在这位饱经沧桑老人的讲述中,记者获悉,利丰公司1978年成立至今,一直秉承产业报国、造福社会的理念,坚持“八化”发展模式,即专用化品种、工厂化育苗、合同化订单、基地化种植、专业化管理、集约化收购、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
与众不同的是,近6年内,这家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2018年、2022年、2023年先后进行了多次生产线升级改造,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华丽转型。
“我们企业建成了目前中国同行业单体面积最大、生产装备精良、生产的基本工艺先进的智能化甘薯传统产品生产线。与以往相比,这条生产线不光省水省电,还节省人工77%以上。”石循生说。他坦言,原来农民来利丰卖地瓜,排两天两夜才能排上。现在一天能加工1000万斤,农民再也用不着排队了。据统计,这家头部企业日加工甘薯5000吨,全年加工精制淀粉10万吨、年加工粉条5万吨、年加工粉皮1万吨,年加工薯泥1万吨、甘薯糕点2000吨、休闲食品2000吨。
记者从车间看到,码垛机器人、自动叉车、智能分拣机等现代化智能设备纷纷上阵。据介绍,这家企业的淀粉车间工人需要180个人,现在40个人就能完成产能翻倍的工作任务,并且劳动强度大幅度的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变成了技术密集型产业。
在大棚看护房内,石循生坐在自己的书桌前总结说,如今,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建起了6大体系:甘薯良种培育推广体系、传统产品生产体系、新型食品生产体系、副产物综合利用体系、保鲜储存体系、新产品研发体系,带动10万家小农户步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利丰公司只是全县众多地瓜精深加工公司中的一个。在地瓜产业的魅力吸引下,在招商引资政策刺激下,慢慢的变多的地瓜加工公司落户泗水。如今,全县30余家地瓜加工公司呈集群式发展,年综合加工能力超过60万吨。
“撸起袖子加油干!”走进泗水县银河淀粉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句提气的话。这家位于泗水、蒙阴、新泰交界处的企业一年加工鲜地瓜约3万吨,去年总产值超过4000万元,年产地瓜淀粉3万吨、速冻粉条1万吨、手工粉皮3000吨,带动周边地瓜种植1万余亩。
创立23年来,泗水这家本土地瓜加工公司,也经历了设备、技术不断革新的23年。企业也从“铁艺时代”“碳钢时代”,一步步迈入了“不锈钢时代”。目前,除了正常生产粉皮、粉条、淀粉之外,公司老板张理清正在盘算的,就是上马地瓜饮料、鲜地瓜酒生产线。
“我已经找到合作伙伴了,对方已经来考察了多次,相信地瓜饮料、鲜地瓜酒很快就会成为现实。根据我对市场的判断,这个选择应该错不了。”张理清说。
传统加工公司忙转型的同时,泗水县正在茁壮成长的新晋企业也迎来发展的春天。
清洗、削皮、切条、蒸熟、烘干、二次蒸熟、二次烘干……1月21日,济宁市华运鲁源有限公司内,鲜美可口的即食蜜薯正在紧张生产中。作为泗水县高端鲜食甘薯新晋加工公司,这家深藏泗水乡间的“小企业”一天能生产3吨即食蜜薯成品、10吨速冻薯块。这两种产品几乎是自带光环,每隔两天往外发一个挂车(约30吨),销往全国各地。
“没想到我们的产品这么受欢迎。我们公司今年的订单量是往年的5-6倍,工人们不得不每天加班赶订单,我们2024年营业额有望突破500万元。”公司首席技术官陈峰说。为保证品种纯度,这家企业自建了占地600亩的育苗大棚,专门培育网红甘薯种苗,然后卖给农户,最终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地瓜。
在泗水县整个地瓜产业链中,“甘薯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是其与众不同之处。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
山东圣地甘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圣地甘薯”)副总经理李广华坦言,加工完淀粉的大量废水(含有大量小分子物质),之前是处理达标后直接排放;现在则是通过技术方法,从中提取蛋白、膳食纤维等,然后将其放在暂存池,让其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回收后进入生物质锅炉,燃烧产生蒸汽和发电,供公司生产和周边社区使用。
加工废水集中到暂存池,发酵产生沼气。随后,沼气回收,进入自有的发电厂供热和发电。
“我们用废水产生沼气发的电不光能满足企业自身使用,富裕的电还能并入国家电网。产生的蒸汽,我们在烘干淀粉、粉条、粉皮和其他生产环节都能直接用上,冬季则供给杨柳镇社区的居民使用,沼渣可以直接当作肥料还田。”李广华说。
经过发酵产生沼气的水已经符合国家污水的排放标准,这家企业用其养殖藕和龙虾、打造人工观光湖等,吸引了无数稀有的鸟类来杨柳镇筑巢嬉戏。这样一来,进入公司的地瓜、水等原辅料一点都没浪费,实现了真正的循环农业。
对于地瓜秧、地瓜叶,圣地甘薯设计了三条再利用路径。第一,秸秆还田;第二,加工为饲料;第三,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加工成面膜。就这样。甘薯加工副产物实现梯次高值化综合利用。
整个循环过程让这家企业每年加工食用甘薯蛋白2000吨、食用膳食纤维1万吨。此举填补了市场空白,目前已形成有关技术规程2项,新增经济效益近5000万元。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李广华说,他们打算把从废料中提取出的这些甘薯蛋白,做成医药中间体,用作保健品甚至药品的原料。
地瓜产业在全国“出圈”背后,是一个个泗水青年不懈奋斗的身影。泗水地瓜人有多拼?每年至少跑3万公里看市场、每天雷打不动直播8小时、在多个产区建地瓜窖、不间断参加大小甘薯会议……泗水县85后青年杨海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对家乡地瓜产业的热爱。
“中高端鲜食品种是未来的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合作社主营方向,我自己有400余亩育苗基地。在同行还不知道某一高端品种时,我已经对全国推广了。这是我不间断跑市场跑来的,我就是要永远走在地瓜产业的最前沿。”泗水县不二家地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海宾说。
入行7年来,杨海宾跑遍了全国所有地瓜主产区。目前,合作社的业务集地瓜育苗、代收代办、储存、销售于一体。合作社全年能卖出4000余万斤高端鲜食地瓜,销售种苗6000万株,储藏能力超过1000万斤,全年营业额超过0.5亿元。地瓜收获季节,合作社一天能卖出20车鲜食地瓜。
“我在全国各个产区,都有种植户。全国各地有500余家大小农户跟着我种地瓜。未来,我打算打造一个占地2000亩的现代化育苗基地,自动上水上肥的那种,把更多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产业链。”谈及自己的小目标,杨海宾兴奋地说。
杨海宾只是泗水县若干“地瓜发烧友”之一。目前,泗水县农村电商多达600多家,通过抖音、快手、京东、天猫、淘宝等平台将“泗水地瓜”卖到全国各地。在储存方面,泗水县现有传统甘薯储存土窖1000余座,半地下式储存窖205座,建成10万吨保鲜库,年周转量达到100万吨,全县甘薯保鲜储存能力达40万吨。
庞大的育苗、生产、储藏、加工规模奠定了“泗水地瓜”的江湖地位。然而,泗水地瓜与用户的距离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点。2022年,“泗水地瓜”旗舰店弥补了这个遗憾。
作为乡村产业“孵化器”,位于泗水县夹山头村的山东等闲谷艺术粮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整合全县20余家地瓜企业生产出的46种地瓜产品,于2022年孵化出本土地瓜品牌——“虎咬瓜”。目前,这个品牌已经落地,并在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开起了旗舰店。2023年这家店仅线万元。
4月中旬,走进虎咬瓜旗舰店,只见这里全部是地瓜产品:酸辣粉、蜜薯干、蟹黄紫薯、粉皮、粉条、紫薯饮、鲜食地瓜等,总共46种。产品全部来自泗水县当地地瓜企业。店铺门口,专门用来烤地瓜的烤炉也成为一道靓丽街景。据悉,以地瓜为主题的品牌店在全国范围内极为少见。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这家地瓜小店每年吸引10万人进店扫货。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做好品牌输出文章,全面进驻全国一线城市,并把线上做起来。”虎咬瓜旗舰店店长孔圆说。孔圆是泗水县金庄镇北芦城村人,大学毕业后,这位90后青年果断回到家乡创业。
山东等闲谷艺术粮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田彬坦言,公司发展10年来,从始至终坚持的理念就是挖掘产业的在地性,比如在地文化、在地产业、在地农产品等。而泗水地瓜是泗水县“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于是,企业联合志同道合的返乡大学生,共同孵化了“泗水地瓜”旗舰店。未来,在全国布局“虎咬瓜”连锁店将是必然选择,而泗水地瓜很快就能与全国消费者见面。
如今,在泗水县,地瓜不光成为群众的“富民瓜”,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尤其在研学游领域,泗水地瓜产业每年引来20万游客。
“孩子们来到尼山鹿鸣之后,可以看地瓜的历史渊源、生长过程,也可以在秋天体验刨地瓜、烤地瓜等。”中佳海蓝集团董事长侯晓晨说。据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尼山鹿鸣”示范区是中佳海蓝集团为主体投资建设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引领产业园区。今年,以地瓜为主题的农耕研学游正在火热开展中。目前,“尼山鹿鸣”示范区每年游客接待量超过20万人。
这家企业也注重旅游商品的开发,不断推出新的旅游商品。目前,该企业已成功注册尼山鹿鸣、薯香泗水、土生土长、薯香泗溢等地瓜品牌,并建起全县智慧农业大数据控制舱、万吨级甘薯贮存窖、中央厨房和冷链物流集配中心等,旨在打造国际国内甘薯健康种苗繁育基地、甘薯产业链供应基地。
2023年夏天,泗水新青年音乐节在“尼山鹿鸣”示范区火爆开唱。音乐节的成功举办为泗水带来的不单单是一场音乐盛会,更是对城市形象和泗水地瓜产业的推介。
育苗、种植、储存、加工、科研、农旅,这条强有力的地瓜全产业链背后,是泗水县政府坚持以链式思维推动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英明战略决策,是千万泗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这条全产业链坚强有力,既发展了一方经济,也富了一方百姓。
古老的泗河滚滚流淌,见证着泗水地瓜产业的发展史。一条联通农户与消费者、历史与未来的地瓜全产业链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