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在合肥这片热土上,有这样一群青年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用青春和热写着新时代的奉献篇章。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雷锋式”青年,感受他们的风采,聆听他们的故事。
李佳欢,现担任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组织部部长、机关党支部宣传委员。2023年开始带领学院“邻里互助”志愿服务团队,根据临湖社区辖区内空巢老人的实际的需求,开展“厨房微净化 助老青春行”为主题的关爱陪伴服务,项目采取“三对一”精准帮扶模式,即三个固定志愿者结对帮扶一个老人。和老人“一对一”匹配,有效缓解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志愿者们定期探望老人,陪伴聊天。在节假日期间,还为老人准备暖心餐和爱心饺子。通过铺设防滑垫、更换照明设备、贴防油污墙纸等实际行动为空巢老人改善居住环境,项目整合高校资源,建立长期帮扶机制,三年来服务43户独居空巢老人,受益群众186人。有效解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在她的带领下“厨房微净化 助老青春行”项目曾获合肥市志愿服务项目铜奖、临湖社区第二届微公益项目二等奖。
郭鑫,航空工业合肥江航飞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车工,工龄10年。他扎根生产一线,以精湛技艺和敬业精神赢得广泛赞誉,先后获评公司“公司十佳杰出青年”“优秀员”、合肥市“向善向上好青年”等荣誉称号,是青年职工中爱岗敬业、创新争先的标杆人物。
技术攻坚,智造提质增效。面对航空零部件高精度加工挑战,郭鑫始终秉持“螺丝钉精神”,在急难任务中冲锋在前。针对复杂零件加工难题,他自主设计多套简易工装夹具,优化装夹流程,使多个型号产品加工效率明显提升;通过固化零件加工程序,实现同类型产品二次加工准备时间缩短60%,有效保障生产节点“零延误”。他常年主动加班加点,成为生产线上的“技术攻坚先锋”。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郭鑫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他积极参加“吴大观志愿者服务队”工作,参加爱心献血等活动;工作之余,他化身“技术导师”,为新员工系统讲解数控编程、刀具选型及故障排查技巧。同事感慨道:“他总把‘我来帮忙’挂在嘴边,是大家心中的‘红色榜样’。”
陈新宇,现任线网三分公司洪岗区域站值班站长,曾获得2023年度运营公司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023年第三季度集团“海棠先锋”称号,2023年第三季度“蜀山好人”称号,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践行“五心”服务宗旨,多次获得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
2023年7月24日,一篇题为“合肥,开往幸福坝的泪奔故事”的报道,在各方媒体上悄然传开。陈新宇,这位平凡的车站值班站长,成为了故事中的主角之一。自2019年合肥轨道3号线开通以来,国防科技大学站每周都会迎来两位“特殊”乘客——76岁的刘奶奶和轮椅上的童爷爷。童爷爷因为身体原因每周都需要前往安医大二附院做透析,陈新宇知道后,他默默无闻地为这一对老年夫妻提供出行帮助长达四年的时间,这份坚持和关爱,如同涓涓细流,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此外,陈新宇在日常工作中也展现了出色的应急解决能力。2024年10月24日,他迅速帮助乘客找回遗失的价值六千余元的平板电脑,获得乘客赠送的锦旗致谢。同年12月27日晚高峰,他又及时接应并救助了一名在列车上晕倒的乘客,为乘客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康复后的乘客也向车站表达了深深的感谢。陈新宇的事迹,不仅温暖了人心,也彰显了新时代交通人的责任与担当。
马云飞,助理工程师,2014年加入皖能合肥公司,先后担任发电运行部集控运行巡检、副值,现任发电运行部集控运行主值。
作为集控运行主值,马云飞每日接班后都会仔细查看上煤方式,根据真实的情况合理调整劣质煤的燃烧,确保锅炉运行的高效与稳定。面对突发事故,他总能迅速反应,多次主导并妥善处理紧急状况,展现了其出色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公司U503A修、U510C修期间,马云飞担任办票隔离小组组长,他精心部署班组工作,持续关注关键项目的进展情况,注重风险分级辨识,主动参与水压试验、炉侧联锁保护试验等一系列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工作。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对于提升大修效率和质量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他也因此被部门推荐评选为公司大修功臣。
2023年,他热情参加推进公司双机20%深调灵活性改造项目,成功完成了5号炉炉水循环泵系统、5号炉等离子系统新增添的设备的试运与逻辑调试工作。2024年,他完成了公司尿素站典型操作票的编撰工作,协助检修团队进行6号炉钢带机皮带在线号机组锅炉捞渣机运行频率自动优化控制升级项目,该项目荣获安徽省皖能股份有限公司合理化建议一等奖。
王强,作为一名优秀的,于2020年12月正式转业加入合肥卷烟厂。
2月10日下午5点左右,王强在政务区北匡河边勇救落水儿童。一个不到四岁的小男孩在河边玩耍时不慎落水,男孩妈妈急忙跳入水中托举男孩往岸边转移。由于河水较深,年轻的妈妈无法独自将孩子托举上岸。王强立马伸出援手,拽住男孩的两只胳膊,成功将其救回岸上。王强又立马转身拉拽男孩妈妈。天气接近零度,河水格外刺骨,年轻妈妈的羽绒服外套被灌满了河水,这无疑给王强的救援行动增加了难度。为了尽快让男孩妈妈脱困,他赶忙大声呼救,远处的路人闻声而来。最终,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年轻妈妈也成功被拉拽上岸。浑身湿透的母子在寒风中直打哆嗦,王强还主动提议将他们送回家。
王强曾于2022年3月在一次志愿行动中意外帮助一名走失的两岁儿童成功找到家人。2024年8月,他还作为参与了合肥市民兵战备工作区域联训。曾荣获2022年合肥卷烟厂“优秀员”称号。自入职以来,他一直秉承入伍初心,将部队严的作风贯穿于一言一行,本职工作认真履责、任劳任怨,目前还担任卷接包车间第四党支部组织委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党员先锋的带头示范作用。
李艺萱,2022年进入合肥北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工作,现任双凤收费站收费员。三年来,这位98年的小姑娘用日均200次转体问好、300句温馨提示,在2.5平米的岗亭里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师傅别急,我帮您看看!道口传来急促的警报声,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前。核对信息、查看OBU设备、设备处理,一气呵成的操作让罢工的ETC重新亮起绿灯。深夜里,两位外地乘客因手机没电迷失方向,她将人带到休息室,递上温热的姜茶,为其手机充好电帮他们规划路线,临行前不忘在乘客衣兜塞进两片暖宝宝。休息日里,她更是化身编外孙女,定期与班组到孤寡老人家里擦窗扫院,临走时总把米面油悄悄码在门后。当问及坚持的动力,她总笑道:“雷说过,螺丝钉要永远闪光。作为一名,更是要做到退伍不褪色!处在高速上的交通人,既要当保畅的螺丝钉,更要做司乘的暖心宝。”
陈浩,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邮区中心进口车间负责人。十七年来,陈浩始终扎根一线,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螺丝钉精神,推动邮政数字化转型,守护万千邮件通畅,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炽热的青春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他充分的发挥业务技术特长,深化邮区中心数字化处理中心建设,打造形成“安徽经验”成功复制推广至全国30多个省市,吸引系统内外数十家单位前来参观学习。面对2024年史上战线”旺季,陈浩起早贪黑,提前优化作业组织,增加人员排班,通过合理组织,通力协作,该年进口车间再次刷新处理纪录,日处理量达到142.6万袋件,实现了邮件快进快出,圆满完成了“双11”旺季攻坚任务。“将承载着信任和期望的邮件快速传递出去是每一个邮政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陈浩表示。多年来,他先后获得“省分公司优秀员”、“省分公司先进个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物流技术创新案例奖等荣誉。
刘傲,2024年入职中国电科43所电源研究部,面对恒流源产品多型号并行测试的挑战,以“从零学起、扎根岗位”的态度,在仪器间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作为部门新人,刘傲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恒流源产品,从基础原理学起,搜索记录笔记,向资深同事逐项请教检测要点。为掌握恒流源特性参数,他反复比对技术文档,整理记录。在测试间值守的夜晚,反复记录积累,逐步练就“一眼识缺陷”的硬功夫。
面对上千只产品的检测重任,他坚持“人机协同”作业模式,在缺乏自动化设备条件下,逐项完成产品规范上的测试。2024年产品交付高峰期,连续近半年主动延长上班时间,累计检测上千只各型号产品,及时有效地发现几处隐蔽性缺陷。当某批次产品高低温出现异常波动时,他及时反馈,驻守测试间,完成全部故障产品的复测,确保价值千万的订单零瑕疵交付。
从门外汉成长为熟练工,刘傲用双手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在示波器的荧光波纹里校准初心,于检测报告的严谨数据中践行使命,让“螺丝钉精神”在毫厘之间的坚守中绽放光芒。
这些合肥青年的故事,让我们正真看到了雷锋精神的时代传承,也让我们感受到青春力量。他们用行动证明,雷锋精神从未走远,就在我们身边,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在每一件微小的事情中。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华章!